地球可能在 4.66 亿年前就有一个环系统
一项挑战我们对地球古代历史理解的发现,研究人员发现的证据表明,地球可能在大约 4.66 亿年前形成了一个环系统,当时正值异常强烈的陨石轰击时期,被称为奥陶纪撞击峰。这一令人惊讶的假说发表在《地球与行星科学快报》上,它源于对奥陶纪板块构造的重建,重建结果指出了 21 个小行星撞击坑的位置。所有这些陨石坑都位于赤道 30 度以内,尽管地球 70% 以上的大陆地壳位于这一区域之外,这是传统理论无法解释的异常现象。
研究小组认为,这种局部撞击模式是在一颗大型小行星与地球近距离接触后产生的。当这颗小行星经过地球的洛希极限时,它因潮汐力而分裂,在地球周围形成了一个碎片环——类似于今天土星和其他气态巨行星周围的环。
“数百万年来,该环上的物质逐渐坠落到地球上,导致地质记录中观察到陨石撞击次数激增,”莫纳什大学地球、大气与环境学院的首席研究作者安迪·汤姆金斯教授说。“我们还发现,这一时期的沉积岩层中含有大量陨石碎片。”
他说:“这一发现更令人感兴趣的是这种环系统对气候的潜在影响。”
研究人员推测,该环可能在地球上投下阴影,阻挡阳光,并导致被称为“希尔南特冰屋”的重大全球降温事件。
这一时期发生在奥陶纪末期,被认为是地球历史上过去 5 亿年中最寒冷的时期之一。
汤姆金斯教授说:“环系统可能影响全球气温的想法为我们对外星事件如何影响地球气候的理解增加了新的复杂性。”
通常情况下,小行星撞击地球的位置是随机的,所以我们看到的撞击坑均匀分布在月球和火星上。为了研究奥陶纪撞击坑的分布是否是非随机的,是否更靠近赤道,研究人员计算了能够保存当时撞击坑的大陆表面面积。
他们重点研究了稳定、未受干扰的克拉通,这些克拉通的岩石年代早于中奥陶纪,不包括埋藏在沉积物或冰层下的区域、被侵蚀的区域以及受构造活动影响的区域。他们使用 GIS 方法(地理信息系统)确定了不同大陆上地质适宜的区域。
西澳大利亚、非洲、北美克拉通和欧洲一小部分地区等地区被认为非常适合保存此类陨石坑。只有 30% 的适宜陆地区域被确定为靠近赤道,但这一时期的所有撞击坑都位于该地区。
发生这种情况的概率就像抛一枚三面硬币(如果存在这样的事情)并得到 21 次反面的结果一样。
这一发现的意义超出了地质学的范围,促使科学家重新考虑天体事件对地球进化史的更广泛影响。它还提出了新的问题,即其他古老的环系统是否可能影响了地球生命的发展。
类似的光环是否也存在于地球历史的其他时期,影响着从气候到生命分布的一切?这项研究为地球历史研究开辟了新领域,为地球与更广阔的宇宙之间的动态相互作用提供了新的见解。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