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表明月球可能是从太空捕获的,而不是由碰撞粒子形成的
从 1969 年到 1972 年,阿波罗宇航员执行了六次登月任务,收集了超过 800 磅的月球岩石和土壤。对这些物质的化学和同位素分析表明,它们与地球上的岩石和土壤相似:富含钙、玄武岩,可追溯到太阳系形成后约 6000 万年。利用这些数据,1984 年齐聚夏威夷科纳会议的行星科学家们达成共识:月球是由年轻地球发生碰撞后的碎片形成的。
但据两位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研究人员称,这可能不是月球的真正起源。宾州州立大学伯兰德分校天文学和天体物理学教授达伦·威廉姆斯和宾州州立大学应用研究实验室高级研究工程师迈克尔·祖格在《行星科学杂志》上发表的新研究提供了另一种可能性:月球是在年轻地球与类地双星(月球和另一个岩石物体)近距离接触时被捕获的。
“科纳会议为 40 年来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威廉姆斯说。但问题仍然存在。例如,行星碰撞形成的卫星,其形状为碎片聚集成环,应该在行星赤道上方运行。地球的卫星则在不同的平面上运行。
威廉姆斯说:“月球与太阳的连线比与地球赤道的连线更紧密。”
研究人员表示,在替代的双星交换俘获理论中,地球引力将双星分离,捕获其中一个物体——月球——并使其成为在当前平面内运行的卫星。
威廉姆斯指着海王星最大的卫星海卫一说,有证据表明太阳系其他地方也发生了类似事件。该领域最流行的假设是,海卫一被柯伊伯带拖入轨道,据信柯伊伯带每 10 个天体中就有一个是双星。
海卫一绕海王星运行,其轨道与海王星自转方向相反。其轨道也明显倾斜,与海王星赤道呈 67 度角。
威廉姆斯和祖格确定地球可以捕获一颗比月球还要大的卫星——一个水星甚至火星大小的物体——但由此产生的轨道可能并不稳定。
问题在于“捕获”轨道(即月球所遵循的轨道)一开始是细长的椭圆形,而不是圆形。随着时间的推移,受极端潮汐的影响,轨道形状发生了变化。
“如今,地球潮汐领先于月球,”威廉姆斯说。“涨潮加速了轨道。它给它一个脉动,一点点推动。随着时间的推移,月球会漂移得更远一些。”
如果月球距离地球更近,这种影响就会逆转,就像它被捕获后立即发生的情况一样。通过计算潮汐变化和轨道的大小和形状,研究人员确定月球最初的椭圆轨道在数千年的时间里收缩了。
月球轨道也变得更加圆形,沿着其路径旋转,直到月球自转锁定在其绕地球的轨道上,就像今天这样。
威廉姆斯表示,此时潮汐演变可能发生了逆转,月球开始逐渐漂走。
他说,月球每年都会远离地球 3 厘米。目前,月球与地球的距离为 239,000 英里,因此它感受到太阳引力的显著拉扯。
“月球现在距离地球太远了,太阳和地球都在争夺它的注意力,”威廉姆斯说。“两者都在拖拽它。”
他的计算表明,从数学上讲,双星交换捕获卫星的行为可能与地球的月球相似。但他不确定月球是如何形成的。
“没人知道月球是如何形成的,”他说。“过去四十年来,我们对月球如何形成一直有一种猜测。现在,我们有两种猜测。这为进一步研究打开了新的问题和机会的宝库。”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