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研究表明,海豹物种在被捕杀至灭绝边缘后留下“基因疤痕”
北象海豹因狩猎而险些灭绝,现已恢复正常数量,但新的研究表明,这种现象对现有种群产生了持久的基因影响。由于人们为了获取鲸脂中的油脂而对北象海豹进行捕猎,基因分析表明,到 20 世纪初,生活在太平洋的数十万头北象海豹的数量已减少到不足 25 头。
目前,北象海豹的数量已恢复到约 225,000 头,但这项由德国约克大学和比勒费尔德大学牵头并发表在《自然生态与进化》杂志上的新研究表明,北象海豹数量急剧下降导致其基因库中许多基因的丢失,影响了它们的遗传多样性和健康状况。
生存受到威胁
研究人员结合基因数据、健康记录、种群规模模型和基因模拟开展了这项研究,但他们并没有在与其密切相关的南象海豹身上观察到同样的模式,因为南象海豹没有经历过濒临灭绝的事件。
研究结果表明,种群数量急剧下降会挤压物种的遗传多样性,增加近亲繁殖的风险并威胁其生存。研究人员表示,这些发现为物种保护和生态系统管理提供了重要见解。
独特的人口历史
该研究的资深作者、约克大学生物系的 Kanchon Dasmahapatra 教授表示:“我们的研究说明了一个物种独特的种群历史如何塑造其遗传多样性。
“遗传多样性的严重减少,包括有益基因拷贝的丢失,可能会削弱北象海豹应对未来环境变化的能力,包括由人为气候变化、物种栖息地变化,甚至疾病爆发等自然威胁造成的变化。”
这项研究的主要作者、比勒费尔德大学的约瑟夫·霍夫曼教授补充道:“一个物种的所有个体都携带一些有害的突变,尽管它们的影响通常是隐藏的。然而,当这些突变暴露出来时,近亲繁殖的个体可能会面临健康问题。
“我们研究了这些海豹的几个关键健康特征,包括体重、脂肪厚度和疾病易感性。令我们惊讶的是,我们没有发现与近亲繁殖有关的健康问题的迹象。我们认为严重的种群下降可能已经消除了许多有害的突变。”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