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吻从何而来?研究提出“新郎的最后一吻假说”
华威大学的一个研究小组提出,人类的接吻是从祖先类人猿身上观察到的梳理行为进化而来的。在《进化人类学》杂志发表的一项名为《人类接吻的进化起源》的研究中,研究人员提出了“梳理者最后的吻假说”。亲吻就是亲吻,但亲吻的地点和时间需要了解一些文化习俗和历史背景。社会长期以来规定了谁可以亲吻、在哪里、何时以及如何亲吻的规则。
在古罗马,不同类型的吻有着独特的名称,根据个人之间的关系具有不同的含义。有 osculum(脸颊贴脸颊)、basium(不带性意味的嘴唇上的吻)和 savium(色情之吻)。
亲吻戒指、手或脚以表示尊重,以及仪式和宗教上的亲吻都有着悠久的历史。有传统的亲吻,如婚礼之吻、生日之吻、新年之吻、槲寄生下的亲吻或为求好运而飞吻。
不同文化的接吻习俗大相径庭。在欧洲部分地区,两下脸颊相吻是标准的问候方式,而在其他地区,则需要三下脸颊相吻。如果你去比利时旅游,你只能得到一次脸颊相吻。
这些亲吻通常发生在不同性别或女性之间,而欧洲男性可能只允许近亲亲吻其他男性。前往阿曼,男士之间握手后可能会快速亲吻鼻子。
亲吻是一种多用途的方式,可以有规律地表达感情、亲密关系或社会联系,但亲吻的起源却一直存在争议。一些研究表明,亲吻起源于哺乳或预先咀嚼等养育行为,在没有食物加工机的情况下,看护者会用预先咀嚼的食物喂养婴儿。其他假设认为,亲吻是一种兼容性测试,即通过微妙的嗅觉或品尝微生物群落来确定遗传健康状况。
在非人类动物世界中寻找相似之处时,要找到与人类接吻的形式和功能相匹配的行为是一项挑战。许多动物都会进行某种形式的蹭吻,但已知会接吻的非人类动物只有我们最近的进化表亲——黑猩猩和倭黑猩猩。
华威大学心理学系的阿德里亚诺·R·拉梅拉(Adriano R. Lameira)领导了对现有假设的全面审查,探索这种亲密行为的进化根源,指出梳理毛发是类人猿社会结构中建立和维持社会联系的主要手段。
假设猿类祖先以这种方式梳理毛发,那么这将成为我们早期文化的基本组成部分。随着时间的推移,人类进化出更少的体毛,大量梳理毛发的需求也随之减少,导致梳理时间越来越短。虽然我们可能不再需要拔毛,但社会联系仍然很重要。
根据这项研究,猿类梳理毛发的最后动作包括伸出嘴唇和轻微吸吮以清除碎屑或寄生虫,这种行为即使在其卫生功能减弱后仍然存在。研究人员将这种残留动作称为“梳理毛发者的最后一吻假说”,它反映了现代人类接吻的形式、背景和功能。
通过比较灵长类动物和人类社会的梳理行为,该研究支持了这样一种观点,即接吻是一种象征性的动作,可以传达和加强社会和亲属关系。虽然其他非猿类灵长类动物也参与社会联系活动,但它们却截然不同。卷尾猴就是一个例子,它们通过将手指伸进它们所爱的人的眼睛和鼻孔来展示它们的社会联系。
为了验证这一假设,研究人员建议,未来的研究应侧重于对类人猿梳理毛发行为的详细描述。通过研究不同毛发厚度的种群的梳理毛发模式,可以从“梳理毛发者最后的亲吻”假设进一步了解接吻的进化轨迹。
把手指伸进同事的眼睛和鼻孔似乎是一种不合时宜的人类问候方式,即使对于卷尾猴来说,这很正常。2015 年发表在《美国人类学家》上的一项研究调查了 168 种文化,发现其中只有 46% 的人进行过浪漫的接吻。大多数土著狩猎采集文化不进行任何形式的接吻。有些人甚至觉得这种行为令人厌恶。西方民族中心主义可能认为接吻是一种普遍的人类行为,但对于大多数人类文化来说,接吻就像把手指伸进别人的鼻子一样奇怪。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