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互操作的多路径半球地图:增强 GNSS 精度的统一方法
多径效应是指卫星信号在到达接收器之前被物体反射而产生的效应,它严重影响卫星导航系统的精度。现有的解决方案(如恒星滤波和系统特定的 MHM)要求观测至少跨越一个完整的卫星轨道重复周期(例如,伽利略为 10 天),以重现相对于地面站的卫星几何形状。因此,SF 和 MHM 的实用性受到长期站点周围变化的影响。随着这些影响带来的持续挑战,开发更先进、更灵活的解决方案以提高多路径建模效率和 GNSS 定位精度势在必行。
一项新研究由武汉大学全球导航卫星系统研究中心的耿江辉牵头,由中国科学院和东京大学的专家共同撰写,利用来自 21 个欧洲站的数据来增进我们对 GPS、伽利略和 BDS-3 系统的了解,并强调了在要求高精度的应用中使用重叠频率信号的有效性。
此外,研究人员还在开源软件PRIDE PPP-AR v3.1中引入了该多路径建模模块,提供了一种有效的缓解多路径效应的工具,有利于 GNSS 高精度定位应用。这项研究发表在《卫星导航》杂志上。
调查涉及对来自 21 个欧洲站点的 31 天数据进行详细分析,根据已建立的 GNSS 专用 MHM 和恒星滤波技术评估新设计的 MHM_GEC 模型。调查结果显示,融合了 GPS、伽利略和 BDS-3 系统数据的 MHM_GEC 在缓解多路径效应方面表现出色。
使用 5 至 6 天数据构建的 MHM_GEC 可将定位精度提高 40%,优于使用 10 天数据建立的传统 GNSS 专用 MHM 和恒星滤波。这一性能提升归功于该模型能够有效利用来自不同星座的重叠频率信号,显著提高空间分辨率、建模效率和多路径校正性能。
合著者兼地理空间工程专家 Yosuke Aoki 博士评论道:“可互操作的 MHM 模型标志着卫星导航技术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它显著提高了定位系统的准确性,这对于从大地测量学到自动驾驶汽车等所有领域都至关重要。”
这项研究的潜在影响十分广泛,有望改变依赖精确定位的行业,例如海上导航、变形监测和大地测量。通过最大限度地减少误差幅度,可互操作的 MHM 模型不仅提高了系统可靠性,还为需要极其精确的位置数据的应用开辟了新的可能性。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