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候变化与人类文明在不同时间尺度上的演化有着令人信服的联系。在最近发表在《科学通报》杂志上的一项研究中,研究人员指出,气候变化对古代文明空间变化的影响作用很少被研究。他们发现,古代丝绸之路 (SR) 路线在中国西北干旱地区的北移为开展此类研究提供了难得的机会。
自公元前2世纪汉武帝张骞出使西域以来,南路塔里木盆地路线逐渐开辟。南北朝至唐代,沿天山北坡的新北路兴起,并逐渐取代塔里木盆地路线,成为这一地区南路的主要路线。 新北路的兴起促进了突厥-粟特社会的发展,连接了中国各王朝与中亚、西亚游牧政权(如可萨帝国),促进了从太平洋到大西洋的交通和贸易。但新北路北移的原因尚不明确,气候变化是否在其中发挥了关键作用是一个值得探讨的科学问题。 水资源是研究区制约人类活动最重要的环境因子,受气温和降水变化的影响较大:气温可以通过调节融水影响径流,降水则是水资源的直接提供者。前期古气候研究对该地区降水/湿度的变化基本达成共识,但对气温变化的历史还存在很大争议。 本研究从西北干旱区双湖获取了新的高质量摇蚊温度记录,结合现有的水文气候资料、新测定的沿途古城址年代以及通过文献整理新获得的战争频率记录,探讨了气候变化对南北朝至唐代沿途古城路线转变的可能影响。 结果表明:~420-600 AD期间研究区低温导致融水减少,降水也大幅减少,融水和降水的减少共同导致水资源短缺,促使SR路线由塔里木盆地转移到水资源更加丰富和稳定的天山北坡。 它反映了气候变化对索道转移的直接影响。有趣的是,在随后的~600 年至 850 年期间,温暖湿润的气候并没有阻止这种转移,这是因为吐鲁番王国与唐朝在塔里木盆地存在地缘政治冲突——吐鲁番王国的崛起和扩张与当时青藏高原相对有利的气候密切相关。因此,它反映了气候变化对索道转移的间接影响。 该研究揭示了气候变化驱动人类文明空间演变的两种不同方式:直接影响(生存环境恶化)和间接影响(地缘政治冲突),这对于理解欧亚大陆之间的古代人口迁徙以及人类在当前全球变暖背景下可能面临的挑战具有潜在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