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76|回复: 0

野生动物的垫脚石:如何连接孤立的栖息地,帮助大自然在我们的城市中蓬勃发展

[复制链接]

2852

主题

0

回帖

5704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5704
发表于 2024-7-22 10:34:1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IP归属地:亚太地区
  想象一下,你是一只生活在郊区校园后面灌木丛中的细尾鹩莺。到目前为止,这里的生活还算不错,但最近邻居家猫的数量有所增加,加上市议会采取了昆虫控制措施,这意味着你该找个更安全的地方居住了。
  不过,有一个问题。你是一只小小的、明亮的蓝色小鸟,喜欢在灌木丛间短距离飞行,在树叶间保持安全。除了你的一小片栖息地之外,似乎没有任何地方可以让你轻松到达。一边是宽阔的运动场;另一边是繁忙的六车道公路。你要去哪里呢?
  这对于细尾鹩莺和城市中许多其他本土物种来说都是一个糟糕的情况。在生态学中,我们称之为栖息地破碎化。
  适合城市野生动物栖息的栖息地地图通常看起来像是散落在荒芜海洋中的一些岛屿,这些海洋由其他土地用途构成。这些物种面临着道路、建筑物、围栏和野生捕食者等威胁或障碍。这带来了几个问题,例如,它们无法进入觅食区,增加了栖息地斑块内筑巢空间的竞争,甚至因为难以找到配偶而减少了基因流动。
  我们发表在《景观与城市规划》杂志上的研究表明,如果我们注重创造战略性位置的绿地来连接孤立的栖息地,我们城市的本地物种将如何受益。
  为什么我们应该关心城市物种
  Thami Croeser 解释了如何最好地在分散的野生动物栖息地之间建立联系的研究结果。
  尽管城市地区的植物、动物和昆虫面临无数挑战,但城市仍然是照顾本土物种的重要场所。城市仍然提供宝贵的筑巢和觅食资源,尤其是对树栖哺乳动物、树冠觅食鸟类和适应水生的物种而言。
  除了具有保护价值外,城市栖息地还是人们在生活和工作的地方接触大自然的宝贵空间。事实证明,城市自然环境对于平衡城市生活的压力非常重要,特别是在弱势群体中。它对我们的身体健康和社会联系也有好处——它甚至可以促进儿童的认知发展。
  毫不奇怪,研究表明人们希望他们的城市有更多的自然景观。
  但在许多城市,积极支持本土物种并不是普遍的常态。有意将自然带回城市地区的规划和设计实践仍在发展中。我们在《景观与城市规划》上发表的开放获取研究论文就如何解决这个问题的一个方面提供了见解:栖息地破碎化。
  这项研究关注的是什么?
  我们研究了绿化项目如何才能最好地连接维多利亚州墨尔本的新荷兰蜜鸟 (Phylidonyris novaehollandiae)、蓝带蜜蜂 (Amegilla spp) 和蝼蛄 (Gryllotalpa spp) 的栖息地。这些都是本地物种,但经历了一定程度的栖息地破碎化。
  澳大利亚塔斯马尼亚州彼得穆雷尔保护区,雄壮细尾鹩莺(Malurus cyaneus)。来源:维基百科。
  为了适应气候,以及为不断发展的城市中的新居民创造开放空间,我们还有很多绿化工作要做。如果我们还能以一种改善非人类居民栖息地的方式来进行绿化,那会怎样?
  我们比较了一种情景,其中主要为了适应气候而创建了大量的小型绿地(以前的停车位),而另一种情景则是在被确定为栖息地碎片之间关键连接的区域专门创建了较少数量的绿地。
  调查结果是什么?
  总体而言,即使单个绿地的设计相同,目标情景中每个空间的收益是我们为适应气候而放置绿地的情景的两倍多。
  这是我们在本研究中建模的绿色空间类型的图像。
  我们发现,当绿地以专门针对栖息地连接的方式设置时,对我们三个物种中的两个物种有显著的益处。
  蓝带蜜蜂和蝼蛄的表现尤其出色。对于这些小动物来说,在栖息地斑块之间穿行比较困难。当这些小绿地成为大斑块之间的“垫脚石”时,它们会大大增加蜜蜂或蝼蛄能够到达的栖息地面积。
  当我们创造新的绿色空间时,将栖息地连接起来是让本地物种有机会在城市中生存的一种方式。这也让我们(和我们的孩子)有更好的机会在日常生活中体验大自然。
  当然,将“生态系统连通性”这一视角添加到我们的绿地规划中并不是解决生物多样性问题的灵丹妙药。我们仍然需要提供大量新的绿化。
  我们必须精心设计,以支持本土动物,同时提供降温、降低洪水风险和休闲空间。我们还需要确保我们选择正确的物种来作为我们地图的模型,然后为其设计空间。
  尽管如此,如果我们能做到这一点,那么有一天,细尾鹪鹩也许会拥有小小的绿色“踏脚石”,帮助它们穿过城市,找到幸福的新家。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NewCET |网站地图

GMT+8, 2024-11-22 10:36 , Processed in 0.026389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NewCET 1.0

Copyright © 2012-2024, NewCET.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