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66|回复: 0

巴西洞穴中的古代玉米样本表明该作物的驯化可能在南美洲完成

[复制链接]

3297

主题

0

回帖

6594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6594
发表于 2024-12-5 09:23:2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IP归属地:亚太地区
巴西科学家已经确定,原产于巴西米纳斯吉拉斯州佩鲁阿苏谷的部分驯化玉米(Zea mays,也称为玉蜀黍)古代标本是迄今为止发现的距离该植物的历史起源中心墨西哥最远的标本。
一篇描述他们研究的文章发表在《科学进展》杂志上。这项研究由圣保罗大学 (USP) 和巴西农业研究公司 EMBRAPA 的研究人员领导。
这一发现强化了基于现存植物基因证据的理论,即玉米的驯化也可能是在南美洲完成的,正如2018 年发表在《科学》杂志上的一篇文章所提出的。
我们正在蓝天上展翅翱翔!立即关注并加入我们日益壮大的社区。让我们一起翱翔吧!
研究中分析的部分驯化玉米样本包括玉米穗、稻草和谷粒,它们来自 1994 年米纳斯吉拉斯联邦大学 (UFMG) 附属的考古学家在佩鲁阿苏山谷进行挖掘时发现的。
“这些样本最初被认为是未能充分生长的驯化玉米样本。然而,鉴于最终驯化过程可能发生在南美洲的遗传证据,我们再次分析了这些材料,发现了一些与玉米祖先植物相同的特性,玉米起源于 9,000 年前的墨西哥,6,000 年前到达了亚马逊西南部,”《科学进展》文章的第一作者 Flaviane Malaquias Costa 说道,该文章报告了她在路易斯·德·凯罗斯农业学院 (ESALQ-USP) 攻读博士和博士后研究员期间进行的一项研究。
佩鲁阿苏谷距墨西哥约 7,150 公里。从这个北美国家到亚马逊流域西南部(即如今的巴西朗多尼亚州和阿克里州所在地)的距离约为 2,300 公里。这些样本是迄今为止发现的距离该植物起源中心最远的样本,具有原始特征。
尽管考古证据表明,在 10,000 至 9,000 年前,佩鲁阿苏谷地区就有人类居住,但玉米似乎在 1,500 年前才传入该地区。在那里发现的半驯化玉米样本可追溯到 1,010 至 500 年前,这一时期远早于欧洲人抵达南美洲。
“这表明了过去土著社区在选择、管理和固定特性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这些特性催生了今天的南美玉米品种(地方品种)。他们的后代至今仍在继续这样做,为维护我们的遗传资源做出了贡献,”本文倒数第二位作者、巴西利亚 EMBRAPA 遗传资源和生物技术研究员 Fábio de Oliveira Freitas 说道。
通过分析来自佩鲁阿苏山谷洞穴的标本,研究人员能够确定它们与朗多尼亚和阿克里的 Entrelacado 种族密切相关。
“这是通过选择其他种群而起源于南美洲的品种之一。我们在巴西和乌拉圭的几个地方进行研究项目时发现了它的现存变种,”本文合著者、ESALQ-USP 教授伊丽莎白·安·维西 (Elizabeth Ann Veasey) 说道。她是科斯塔的博士论文导师,也是玉米驯化项目的首席研究员。
超过10 万订阅者每天都会通过 Phys.org 了解 科学、技术和太空领域的最新动态。订阅我们的免费新闻通讯,每日或每周获取重大突破、创新和研究的最新动态。
电子邮件
祖先行
为了区分驯化和半驯化样本,研究人员分析了许多形态特征,以帮助确定它们与野生植物(即大刍草)的距离。
其中一个显著特征是谷粒行数,低于八行被认为是原始大刍草的典型特征,大刍草是一种原产于墨西哥的野草,大约在 9,000 年前首次被驯化。
南美低地地区种植的现代玉米品种每穗有 8 至 26 行玉米,而来自佩鲁阿苏谷的考古样本每穗有 4 至 6 行玉米。研究人员分析了 296 个样本,包括玉米穗、稻草和谷粒。
科斯塔说:“我们从遥远的过去走到现在,从考古遗迹走到现存的种族和品种,这些种族和品种仍在由传统民族进行多样化,他们就是这个故事的主角。”
目前,外国合作伙伴正在利用尖端技术对这些样本进行古遗传分析,如果成功,就可以对佩鲁阿苏谷的玉米全基因组进行测序,并精确确定其系统发育树。
佩鲁阿苏山谷拥有世界上为数不多的岩画,画有农作物的洞穴。除了洞穴墙壁上的岩画外,人们还在埋葬的篮子里发现了玉米,可能是作为对埋葬在那里的死者的祭品。
这一发现还具有地缘政治意义。一旦确定玉米品种的驯化已在巴西完成,这些遗传资源就不再被视为外来资源,需要进行保护工作并在国际条约中协商产权问题。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NewCET |网站地图

GMT+8, 2025-2-5 23:02 , Processed in 0.026033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NewCET 1.0

Copyright © 2012-2024, NewCET.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